top of page

St. Marks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 Bald Point State Park

  • Writer: 楊勝驛 Sheng-I Yang
    楊勝驛 Sheng-I Yang
  • Apr 24, 2016
  • 4 min read

2016年春假儘管只有一個禮拜的時間,仍然決定要奔向陽光的南方。上次去大西洋岸的佛州已是前年冬季,這次想來看看墨西哥灣的這一側,並拜訪在塔城讀書的朋友。

經過十個多小時的車程,隨著室外氣溫逐漸上升,終於看到佛州大大的柑橘歡迎牌。經過佛州的首府─塔城(Tallahassee)後,我們沿著Fl-363縣道往南,朝St. Marks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前進,約莫15-20分鐘,左轉98號快速道路往東直行,過了一座小橋,右轉進入Lighthouse Rd,路的入口處立有指示牌,一路往南走就會看到遊客中心了。

St. Marks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和前面介紹過的野生動物避難所具有相似的成立目的,以保護水鳥等野生動物為主。遊客中心坐落於松樹林(Southern pines)中,需要在這裡付入園費(5元一台車/天)和領取停車牌。遊客中心內設有展覽,展示園區可以看到的動物標本,還有一些介紹公園的摺頁。

公園的交通路線相當簡單,從遊客中心出發只有一條道路,就像下面的地圖所示(圖片擷取自官方網頁),路的盡頭是一座燈塔,途中有許多步道可以健行,也有些觀景台可以欣賞沼澤等風景。

道路二旁的風景時而是松林、椰子樹,時而是池塘,蔚藍的天空下,水面特別藍。有些賞鳥的愛好者會帶著望遠鏡,觀察遠方的鳥類。公園內還設有泊船的地方,可以自己帶船來划。

約莫十來分鐘就開到了路底的燈塔,St. Marks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是佛州境內第二古老的燈塔,建於1831年。19世紀初,St. Marks是座港口,負責出口喬治亞州和佛州出產的豐富農作物到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但是由於Apalachee海灣和St. Marks河的水路複雜,海水水位較淺,導致有許多船隻在這裡擱淺,所以政府機關決定在這裡設置燈塔。原先的主結構經過南北戰爭與自然災害的破壞殆盡,現今所看到的燈塔是1960年代重建的建築。這座燈塔是墨西哥灣的一個熱門的景點。

沿著燈塔周圍有許多小徑,白白的沙灘上有許多水鳥駐足,感覺墨西哥灣的海浪沒有大西洋大,也或許是那天去的時候剛好無風。燈塔右側的小徑,一排排的水鳥站在木頭樁子上,像是享受日光浴一般。下面照片前排的佔了一種特別的大型鳥類─褐鵜鶘(Brown Pelican)。鵜鶘的一些生態在前一個Wildlife Refuge已經介紹過了。下面稍微敘述一下褐鵜鶘,牠是全球八種鵜鶘的其中一種,和他的親戚一樣,擁有一個很大很長的鳥喙。儘管牠的體型是屬於小型的鵜鶘,但牠的展翅長度最大可以超過二公尺。最特別的地方在於,褐鵜鶘是為二會「主動式」捕食獵物的鵜鶘,就像翠鳥一樣潛水抓魚。牠們常見於墨西哥灣沿岸,喜歡在小島上或是紅樹林的樹叢上集體築巢,公鳥會先準備好巢,吸引母鳥前來產卵。

值得注意的是,公園內有鱷魚,走在沙灘或靠近沼澤時要小心身邊的草叢,腳下搞不好就有鱷魚走過的腳印。雖然鱷魚的腳不大,但是牠們的攻擊性還是不能小覷。

逛完了St. Marks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已過中午,我們朝下一個目的地前進─Bald Point State Park。車子駛上了US-98快速道路一路向西南的方向前進,經過20分鐘,穿越了Ochlockonee Bay的大橋後,左轉Alligator Dr.,直行約五分鐘後,遇到Bald Point Rd再左轉,就會看到公園指示牌了。

公園內設有廁所和很多沖水的地方,所以不用擔心沒有地方可以梳洗。海灘就在沙丘的另一端,筆直的步道通向大海。

Bald Point State Park屬於Apalachee海灘,海岸旁的松樹林,白白的海沙,非常細軟。走在海岸線上遊客寥寥可數,海浪緩和,氣溫宜人,相當安靜舒服。

仔細觀察,還能見到Atlantic Ghost Crab和牠們的巢穴,又名沙蟹、幽靈蟹、鬼蟹,之所以叫Ghost Crab是因為牠們是夜行性的動物,身手矯健快速,而且身體顏色常常偏白透明。Atlantic Ghost Crab生活於沙灘上,而非在水裡生活,牠們會利用海水浸濕牠們的鰓,有時候牠們的巢穴會挖在海水能打到的地方。牠們屬於雜食性,甚至有時候會吃剛孵化的海龜幼仔。

最後,要介紹這趟旅程中的最大驚喜之一─大西洋鱟(Atlantic horseshoe crab)。全世界的鱟總共有四種,其中只有一種在美洲,其餘三種都在亞洲,鱟這個家族可以說是「活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奥陶纪,也就是比恐龍所在的侏儸紀早了幾個「億」年。鱟總共具有十個眼睛,有些是單眼,有些是複眼,它們位於鱟的殼上,甚至能看到紫外光。繁殖季(Spawning)的時候,雄鱟(體型較小)會用牠的前肢緊緊地扣住雌鱟,位於海灘上高潮線附近的位置產卵。鱟為體外受精,雌鱟會挖一個洞,雄鱟再入放精子。潮水的漲退、日夜的長短與海水溫度等因子調控鱟的生物鐘,使得牠們知道要什麼時候上岸繁殖。鱟一般要經過9-12年才能成熟,最長壽命可以活40年左右。

鱟是藍血動物,血液中為血青素,具有二價銅離子,像是鱟血液中的Amebocyte,類似於白血球的細胞,就是鱟的血液應用於醫藥學的例子之一。有趣的是,儘管平時看到鱟的時候都像是上圖一般「趴著」,但其實鱟在水裡游泳是「仰泳」,牠們有鰓的構造。牠們被獵食者啄食的時候,牠們會舉起自己的尾巴防禦,下圖是前年去佛州時,海洋中心裡養的大西洋鱟。

在海灘上,撿到了二對「擱淺」的鱟,牠們的模樣就像是被太陽烤乾了一樣,沒想到撿起來後,牠們開始活動了,生命力真是頑強。這段形容鱟的文言文,甚為貼切─「鱟魚形如惠文冠,靑黑色,十二足,長五六尺,似蟹,雌常負雄,漁子取之,必得其雙。子如麻子,南人爲醬。」

綜合以上,這趟來佛州有許多驚喜,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能在海灘上見到這麼多鱟,也沒有想到能看到褐鵜鶘群。這二座公園都離塔城的市中心僅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很難想像在市郊就能見到這麼多的動物。事實上,這裡的動物豐富度相當高,還有許多動物沒有見到,像是山貓、水獺、黑熊等等,期待在不遠的將來能與牠們邂逅。

Kommentit


Subscribe for Updates

Congrats! You're subscribed.

  • Instagram
  • Black Facebook Icon
  • YouTube

© All the photos on this website are owned  by Sheng-I Yang. Please don't use them without permission.

bottom of page